了解更多

转载劳动争议仲裁与审判典型案例十三

发布日期:2023/8/20 阅读量:261  来源于:  http://www.mylsfw.com/

3,劳动者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终止劳动关系【案情介绍】黄某于2016年3月1日进入A公司工作,约定月工资6000元。

      入职后A公司多次要求与黄某签订劳动合同,但黄某一直以各种借口拖延。

      5月10日,A公司以书面形式通知黄某要求其前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黄某仍不予配合。

      5月15日,A公司作出了终止劳动关系决定。

      黄某于6月份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9000元及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3000元。

      【处理结果】驳回黄某要求A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9000元的仲裁请求,支持黄某要求A公司支付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000元的仲裁请求。

      【争议焦点】用人单位在已尽到书面通知义务情形下,劳动者还是拒绝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评析】本案中,作为用工方的A公司向劳动者黄某发出签订劳动合同的意向通知,而黄某寻找各种理由拖延,故可以判定属黄某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

      但A公司发出要求黄某前来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超过了法定应该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愿意签订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关系,但应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本案中A公司虽然超过一个月未与黄某签订劳动合同,但系因黄某不愿签劳动合同引起,故无需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但A公司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其虽可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然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风险提示】实践中,劳动者追索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仲裁案件不在少数,主要发生在劳动法律意识淡薄的小微企业,但在中、大型企业中也偶有发生。

      2008年《劳动合同》实施以来,宁波已发生数起劳动者针对不同用人单位多次仲裁二倍工资的事件,俗称“劳动碰瓷”。

      而这些“劳动碰瓷”者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也正是利用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中存在的疏忽和漏洞。

      因此作为用人单位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实履行劳动合同签订义务。

      如果遇到明显存在拖延合同签订的劳动者,应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及时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湖南劳动工伤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laodonggongshang)提供邵阳市劳动工伤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