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

除斥期间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5/1/11 阅读量:64  来源于:  http://www.mylsfw.com/

  一、除斥期间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除斥期间就是某一种民事权利的有效存续期间,和我们常说的诉讼时效是有一定的关联的,起算时间是权利确认之日。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其权利,其权利即被除斥。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4条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权。除斥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的特征在于:

  (一)是权利人依法可行使权利的期限,其本质是权利的存续期;

  (二)是法律规定的不变期间,一般不发生期间中断、中止或延长问题;

  (三)其适用直接凭借法院职权,不取决于当事人诉讼主张;

  (四)其期间原则上自权利确立之日起算;

  (五)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非胜诉权)且不限于请求权,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二、除斥期间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

  民法规定权利行使或存续的期间,主要目的在于稳定民事法律关系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然而,仅有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尚不足以达到此项目的,因为诉讼时效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民事权利,而仅适用于请求权。而在某些场合,如合同解除权或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而非请求权,不能适用诉讼时效,若对此类权利的行使不设置时间上的限制,民事法律关系将处于无限期的不确定状态。因此,各国民事立法,包括中国立法,在诉讼时效期间之外还规定了除斥期间,也就是对某些权利规定一个不变的存续期间,只要时间届满,不问其事由如何,该项权利即告消灭。这种时间上的限制的制度价值在于,尽快消除因形成权带给当事人法律利益的不确定状态,稳定彼此的法律关系。由于除斥期间通常采用个别的规定方式,因此,在不同的场合,除斥期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作用。

  例如,在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中,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应当在一定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及时纠正意思表示的瑕疵,否则,除斥期间经过,撤销权即归消灭,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因而成为完全有效的民事行为。又如,在赠与合同订立后,赠与人在一定期间内享有撤销权,逾期不行使的,其撤销权即归于消灭。再如,在无权代理合同中,无权代理行为的相对人在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作出追认之前,可以催促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是否追认的意思表示,而不是仅仅被动地等待追认占除斥期间的设定,完善了民法上关于时间期间的规定。

  三、债务的诉讼时效届满抵押权是否消灭

  不消灭,抵押权人丧失的是抵押权受法院保护的权利即胜诉权,抵押权本身并未消灭。《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九条,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该条规定的是抵押权的司法保护期,并非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主债权诉讼时效期满后,抵押权人丧失的是抵押权受法院保护的权利即胜诉权,抵押权本身并未消灭。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除斥期间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相关知识,除斥期间就是某一种民事权利的有效存续期间,和我们常说的诉讼时效是有一定的关联的,起算时间是权利确认之日。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湖南著名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falvfatiao)提供邵阳市刑事刑法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回到顶部